贫家子的科举路_第171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71节 (第2/3页)

一小半的记文收到了抽屉,然后就跟着姜公公往皇宫而去。

    ??腊月中旬的天,已是冷的厉害。特别骑在马背上的时候,迎面刮来的寒风如同冰刀子一般,让林远秋忍不住拢紧了衣领和袖口。还有自己的手,林远秋看了看冻得发红的手背,他准备今晚回家后,就画了样式,好让钰柔给他做一双棉手套出来。

    ??说来也是好笑,自考中进士不用再日日捧书研读后,每年差不多都会生冻疮的林远秋,已连着两个冬天没有再犯了。哪怕这几日骑马上下值时手冻的通红,也是无事。

    ??如此看来,十年寒窗果真是带着“寒”啊。

    ??一车一骑很快到了宫门口,林远秋依旧快速牵了“红豆”去停马场那边拴着,再由守门兵卫拿了吸铁石给他全身吸上一遍,才被放行进了宫。

    ??林远秋发现,这次的吸铁石要大了许多,不过只稍微一想,他便明白了原由。冬日大家衣服都厚,若不换成大块些的吸铁石,根本起不了查搜刃器的作用。

    ??其实查搜这些,直接上手肯定比用吸铁石来的方便,想来没这么做还是出于人性化的考虑吧,毕竟用吸铁石并不存在触碰,让人不会有失了尊严之感,而直接上手,就跟对待犯人无异了。

    ??自听了林修撰进讲的神宗轶事后,景康帝便对这类经史生了兴趣,是以,今日的进讲内容依旧是“远犹”来着。

    ??而林远秋,那日回去之后也是做了准备的,为得就是防止圣上想再听此类经史。

    ??所以有了筹备的他,很快讲了汉魏时期,胡人杂居成患乱的事。

    ??汉魏以来,凡有匈奴、鲜卑等部族的人前来投降时,朝廷大多会把他们安置在塞内各郡居住。期间就有御史指出了此做法的不妥,提议应把人集中安置到边疆去,以防这些胡人成为民间的忧患,还可以避免四方夷人的出入,无奈,当时的帝王并没听取御史的意见,最终导致了“五胡乱华”的发生。

    ??景康帝听得认真,沉思的双目中带着敏锐,虽头发已是花白,可帝王的威严却不减半分。

    ??这副模样看在林远秋眼里,首先想到的就是,圣上心中的立储之策,该是万全的吧。

    ??……

    ??今年已是林家来京城的第二个年头,经过了去年的冬日,吴氏就有了认知,那就是京城的腊月,绝对要比在小高山村冷上太多。

    ??所以,早在十月初的时候,吴氏就让林大柱和林二柱买了好些木炭回来,并和其他大户人家一样的做法,依照每房的人数,把木炭分发了下去。

    ??虽叮嘱了不可浪费,可吴氏认为,既然已发放到了各房手上,那么节约也好,浪费也罢,都是每房自己的事了。

    ??不过,观澜堂所用的木炭,吴氏从未小气过。

    ??每日到了辰时,吴氏就会让崔妈去把那里的两个炭盆燃上。

    ??观澜堂正是家中娃儿们读书习字的地方,林远秋不但给起了名字,那门上的牌匾还是他亲自动手写的,用的正是浑厚圆润的隶书。

    ??每日巳时到未时这段时间,除去中间吃饭,其他时候,孩子们都会在观澜堂里读书和写字。

    ??担心墨宣几个会因为天冷手僵,而把字写的歪七扭八的,所以吴氏每日都会安排人在观澜堂摆上两个炭盆。

    ??国子监的年假已经开始,加之王文昌一直都住在府里,是以这段时日,家里孩子们的学业,都由两个姑父在教导着。

    ??等过了年,王文昌就要回周善县去,明年正是大比之年,他是肯定要回去参加乡试的。

    ??说实话,跟着舅兄的这些时日,王文昌可以肯定,自己的学识比起以往,要精进了不少。

    ??这一点,从现下自己写文章的速度中,就能看出来。

    ??记得先前自己写策论时,若遇到接触不深的论题,那么单是寻论据,就要搜肠刮肚半天。再等提笔开文时,也是磕磕绊绊的难以成句,不是用词不当,就是语句不顺。

    ??可如今呢,说是思如泉涌都不为过,可见舅兄每日多写多练的方法是极为适用的。

    ??就像舅兄说的,越是怕它,就越要攻克它,而乡试策文题,基本都在民生、安国、以及强兵中展开,只要把它写透识透,就没什么可难住人的地方。

    ??不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